【導讀】當前歐盟正面臨俄烏沖突、移民問題、經濟困境等多重挑戰。此外,隨著大國競爭日益激烈,美國慫恿歐盟加入對中國的貿易戰,但這并不能給歐盟自身帶來任何好處,反而只會致使歐盟外向型經濟體受損嚴重,讓歐盟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盡管中歐經貿關系中確實有一些紛爭,但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是坦誠對話,共同探討務實對策,挖掘合作潛力,培育良好的中歐關系,實現互利共贏。
當今世界正經歷一個動蕩時代,全球秩序從單極世界向更多元、更復雜的安全架構過渡,世界主要大國之間的關系對維護全球穩定與繁榮至關重要。在此背景下,中歐關系對促進整個歐亞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歐盟正面臨著過去30年來從未有過的挑戰——外部來看,俄烏在歐盟“家門口”的戰事陷入膠著,歐盟切斷同俄羅斯經濟聯系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內部來看,歐盟國家生活水平停滯不前,在移民等問題上內部兩極分化日益嚴重。所有這些都給歐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加劇了政治和經濟的不穩定。今年6月歐洲議會選舉的結果表明,越來越多的歐洲人對現狀不滿,要求改變。
與此同時,隨著大國競爭的加劇,競爭力問題作為確保安全與穩定的關鍵支柱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最近,歐盟委員會委托歐洲央行前行長、意大利前總理馬里奧·德拉吉撰寫了一份報告,闡述了他對歐洲未來競爭力的看法。
在這份今年9月發布的報告中,德拉吉提出了一系列建議,稱如果不切實采取緊急措施,歐盟可能會失去競爭力,危及數百萬歐洲人的生活方式。德拉吉的報告從大西洋兩岸的生產率差距(這是由于歐盟高科技產業的疲弱造成的)出發,指出歐洲企業陷入了“中等技術陷阱”。也就是說,歐盟大型企業大多集中于中等技術領域,且不愿離開自己熟悉的領域,因此它們現在陷入萎靡不振。德國汽車行業目前的困境就清楚地表明,這是一個失敗的策略。
除了內部改革和關鍵領域的投資,歐盟還需要對外部經濟關系有一個清晰的愿景。目前歐盟同俄羅斯的關系已經陷入地緣政治動蕩,最終結果主要取決于烏克蘭危機的走向,而這場危機中,歐盟沒能發揮決定性作用。因此,同其他主要經濟大國的關系,特別是同美國和中國的關系,對于重振歐盟經濟至關重要。
美國是歐盟的傳統盟友,因為許多歐盟成員國同時也是北約成員國,受到美國軍事力量的保護。然而在經濟領域,美國卻經常表現得不像盟友,而更像對手。近年來,美國通過了幾項立法,比如2022年的《芯片和科學法案》授權了大約2800億美元的新資金,以促進美國國內的半導體研究和制造;同年的《通脹削減法案》新設立或強化了20多項清潔能源和制造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這些立法使美國成為一個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導致大量資本從歐洲流向美國。
與此同時,美國慫恿歐盟加入對中國的貿易戰,并對歐盟與中國的經濟關系采取限制性措施。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同中國打貿易戰,特別是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芯片等高科技產品,是遏制中國經濟增長戰略的一部分;如果歐盟與美國聯手,對中國造成的打擊將更大。
然而,對俄經濟制裁產生的連鎖反應本就已經讓歐盟難以應付,美國也在采取措施提高其相對于歐盟的經濟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歐盟參與對華貿易戰會使自己受益嗎?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歐盟不應同時切斷與俄羅斯和中國的經濟聯系。歐洲主要的外向型經濟體都需要出口市場,而中國正是許多歐洲知名企業的最大出口市場。與此同時,歐洲企業也需要中國龐大的生產基地。盡管對華“脫鉤”或“去風險”的言論甚囂塵上,但許多歐洲企業仍然保持著同中國很強的聯系,切斷這些聯系只會使歐洲經濟形勢惡化。
眾所周知,歐盟對其與中國的經濟關系有許多擔憂,包括貿易公平、市場準入、國家補貼等問題,這些擔憂應該得到討論和解決。但中國對歐盟也有一些不滿。討論并克服這些困難的唯一途徑是坦誠的直接對話,而不是制裁或貿易限制。歐盟希望提高全球競爭力,中國希望保持經濟增長,中歐經濟的強勁關系是一筆財富而不是負擔,理應得到培育而不是破壞。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Mutual economic ties are assets, not liabilities"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欒瑞英
編輯:張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