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工商部長戈亞爾在上周訪美期間,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共同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以鞏固強化兩國在諸如鋰和鈷等關鍵礦產供應鏈方面的合作,擴大并促成其多樣化。
備忘錄涉及的關鍵礦產被廣泛運用于電動汽車以及綠色產品領域。盡管美國商務部在其聲明中宣稱,該備忘錄旨在強化兩國相關行業的韌性,但其意在針對哪國,想必不言自明。
美國商務部聲明稱,備忘錄中優先關注的重點領域包括“確定設備、服務、政策和最佳實踐,以促進美國與印度在關鍵礦物勘探、開采、加工、精煉、回收、修復領域實現有利于雙方的商業開發。”
另一邊,簽署備忘錄后,戈亞爾也在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表了講話,表示美國和印度還需要將第三方國家引入這一互動機制,包括非洲和南美洲一些礦產豐富的國家。他還表示,美印之間多維度的合作伙伴關系將包括開放的材料供應鏈、技術開發和投資流動,以促進綠色能源。
去年9月美國總統拜登出訪東南亞時,也曾與越南簽署稀土合作協議,其內容也是類似。稀土是電動汽車電池、太陽能電池板和半導體行業都依賴的重要原材料。事實上,該協議的簽署,正是在中國宣布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不久后。
面對日益緊張的與華關系,美國自然不愿意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里。但事實上,破壞中美經貿關系,敦促美國對華采取保護主義措施,以毫無根據的“國家安全關切”為借口,對中國濫用霸凌手段、實施長臂管轄的,和如今忙著讓美國與印度越南簽署礦產合作協議的,其實是同一批人。歸根到底,與華關系緊張,都是拜這些“戰略家”們所賜,怨不得別人。
不僅如此,無論是印度還是越南,其實都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真正得到美國的“信任”。去年,美日達成了一份圍繞關鍵礦物的貿易協定,讓日本汽車制造商享受到了每輛電動汽車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如今,要讓美印新簽署的諒解備忘錄為達成類似的貿易協定鋪路,并讓印度汽車制造商也享受稅收抵免的待遇,還有很長的距離。
越南這邊,盡管距離拜登出訪已有一年多之久,但美國對這一協議的支持仍然停留在口頭層面,這是因為美國始終只將越南視作廉價勞動力和關鍵礦物的來源地,利用越南,只是為了升級其自身的產業與技術,保護其國內的環境而已。
印度和越南都是所在區域內的重要角色,且與大國打交道時,都會尋求各自的戰略自主權,他們與俄羅斯、中國等被美國視為“眼中釘”的國家也建立了穩定的關系。
美國對一些所謂盟友們采取的區別對待,應該讓他們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與美為友,利益永遠不會均分,美國想幫助獲益的,算來算去始終只有自己。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10月8日社論
原標題:Beware US helps none but itself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涂恬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