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7月17日電(記者 尚妍)漫步在東湖綠道郁郁蔥蔥的樹蔭下,觀賞著綠道兩旁的湖光山色,很難想象東湖曾是周邊地區的天然湖水處理廠,它的水質曾一度下降至V類。
2015年,東湖綠道正式開工。在建設之初,東湖綠道就打上了綠色環保的標簽:少些人工雕琢,多些自然野趣。經過一期、二期建設,東湖綠道于2016年底正式開通。
東湖綠道分為聽濤道、湖中道、白馬道、郊野道、森林道、磨山道、湖山道7段主題景觀,依托東湖山、林、澤、園、島、堤、田、灣8種自然風貌,東湖被打造成武漢市民親近自然的城市生態“綠心”。
“湖塘環境好壞,決定游客對東湖的第一印象。”湖北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康玉輝博士說。據介紹,東湖綠道全程采用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運用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生態措施改良生態系統,將過去東湖沿線均為垂直駁岸,雨水未經凈化過濾直接入湖,轉變為現在整個東湖綠道沿線,大多使用軟質護坡的生態駁岸,雨水可通過綠色植被、水生植物進行再過濾。減少了污染入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東湖的調蓄功能。東湖綠道通過人工植被規劃、人工濕地等方式,針對性地凈化東湖水體,數據顯示,目前的東湖水質達到了40年來的最優。
東湖綠道開放后,武漢市民的旅游休閑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東湖綠道鼓勵綠色出行,倡導都市慢生活,全線禁行燃油燃氣機動車,只允許觀光電瓶車、自行車和行人通行,或從湖面坐船游覽。全線禁行機動車遠離噪聲尾氣,讓城市在這片綠色中安靜了下來。
對于東湖的變化,這里的原住民最有發言權。“原先這里的路很破舊,大貨車穿梭不息,揚塵滿天飛,我們平時很少外出,不衛生也不安全。現在綠道修好了,大貨車沒有了,路也寬闊了,我們常在飯后到綠道上散步、騎車、鍛煉身體,還有不少曾經靠種菜為生的家庭轉業在綠道物業找到了一份工作,生活質量變得更好了!”東湖湖光村的居民張嵐說。
據介紹,東湖綠道開放兩年多來共接待游客近4000萬人次,已成為了世界各地游客旅游休閑和武漢當地市民戶外活動的首選地。作為今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主賽場之一,東湖將承辦馬拉松、自行車賽、帆船等賽事。
(尚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