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余載,中國不斷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一系列重大舉措相繼落地,更低關稅水平、更短負面清單、更便利市場準入、更透明市場規則等利好接踵而至。各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制度環境不斷優化,共享中國機遇的渠道變得更加便捷。以下是中國日報與土耳其光明報聯合出品的《中國有約特輯》第一部分節選內容。
(一)外資準入邁入新紀元
2024年9月8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第23號令,全文發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這意味著,從11月1日開始,在制造業領域的準入環節,外資和內資將完全享受同等待遇,也表明中國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迎接全球資本的涌入,與各國企業共同分享中國開放的大市場和發展新機遇。
制造業外資準入迎來“零限制”
據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國發布實施2024年版全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舉措,展現中國堅定不移推動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決心和推動全球開放合作的擔當。當前,幾乎所有發展中國家都對制造業實施外資準入限制,甚至部分發達經濟體仍然對制造業實施一定的外資準入限制。
中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至9月,中國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2108家,同比增長11.4%,即使全球化正在遭遇著諸多不確定性,不少在華外資制造業企業,依然以穩定的節拍,在中國持續增資擴產,加碼投入。
服務業投資領域成為“新藍海”
世界貿易組織(WTO)曾表示,全球經濟需要“基于服務貿易”的“再全球化”。中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釋放更多對高品質生活性服務業的需求,為全球服務企業提供廣闊的市場機遇。服務業擴大開放將推動國際合作不斷深化,促進服務業進出口增長。
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未來服務業將在中國迎來更多機遇。以服務開放推動包容發展,以服務合作促進聯動融通,以服務創新培育發展動能,以服務共享創造美好未來,高質量發展的中國服務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為世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二)外商投資環境持續優化升級
自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在華外商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眾多外商在華投資興業的信心和決心越來越堅定。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筑牢創新基石
知識產權保護是外資企業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2023年10月,中國審議通過《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提出鼓勵海外專利權人、外商投資企業等按照自愿平等的市場化原則,轉化實施專利技術,積極回應和解決外資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的關切與訴求,建立與外資企業的常態化機制化溝通渠道;持續完善知識產權國際合作交流平臺機制,依法嚴格保護外資企業知識產權。為外資企業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創新環境。
2023年8月,特斯拉公司全球副總裁陶琳來華訪問,她表示,公司深切感受到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高度重視,期待與業界共享中國發展機遇。
稅收優惠新策不斷出臺,中國成為外商再投資首選
2024年2月,中國出臺了《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境內再投資企業所投資的項目,符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等條件的,可按規定享受進口自用設備免征關稅政策,并表示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增強外資在華發展信心,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中國各省市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也相應出臺。2024年5月,重慶市發布《重慶市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力度實施方案》發布,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規定對境外投資者從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用于境內直接投資非禁止外商投資的項目和領域,暫不征收預提所得稅。境外投資者按照規定可以享受暫不征收預提所得稅政策但未實際享受的,可在實際繳納相關稅款之日起三年內申請追補享受該政策,退還已繳納的稅款。
這些措施為外商投資企業創造了更加穩定和透明的稅收環境,使得中國依然是外商投資最佳、最值得的對外投資選擇。
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2024年1月11日起,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正式實施便利外籍人員來華5項措施,進一步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游的相關堵點,更好服務保障高水平對外開放,服務促進高質量發展。這5項新舉措主要包括:放寬來華外籍人員申辦口岸簽證條件、外籍人員在北京首都機場等樞紐空港口岸24小時直接過境免辦查驗手續、在華外籍人員可就近辦理簽證延期換發補發、在華外籍人員需多次出入境可申辦再入境簽證、簡化在華外籍人員簽證證件申辦材料等。
在中國,上海、北京、深圳和杭州等多個城市都設立了外籍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為外籍人士提供創業補貼、場地支持和項目孵化服務。一些地方政府還通過專項計劃為高端外籍人才提供科研經費支持,幫助他們實現更好的職業發展。
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中國將進一步精簡辦證材料、優化辦證流程、提升辦證效率、拓展電子政務服務,構建起更加高效便捷的國際人員往來與居留環境,為國際投資合作搭建起更加穩固的橋梁。
(三)聚焦經濟特區與自貿區建設,感受中國對外開放脈動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征程中,經濟特區與自貿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先行先試和示范引領作用。深圳、上海、海南等地憑借其獨特的政策優勢和創新實踐,為外商投資創造了良好環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
成立于1980年的深圳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標志性區域。經過40多年的發展,深圳從一個邊陲小漁村崛起為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跡”。為吸引眾多創新型企業和人才匯聚深圳,一系列鼓勵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如對高新技術企業給予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出臺。如今,深圳已成為全球知名的創新中心,在5G通信、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誕生了華為、騰訊、大疆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企業。
2024年5月21日,深圳市政府發布了《進一步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資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推動重點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投資運營便利化水平、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完善外商投資促進機制等五個方面提出20條措施。該《辦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具體政策措施有明確執行期限的,從其規定。
上海自貿區是中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自2013年設立以來,不僅推動了跨境金融服務的創新,還在稅收政策、外匯管理和貿易便利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改革。
中國(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使貨物申報時間從1天縮減到半小時,船舶申報時間由2天變為2小時,如今已經支撐起全國超過1/4進出口貿易量。這讓出口變得容易,也讓“全球好物”更快來到我們身邊。西班牙的火腿、新西蘭的蜂蜜、蒙古的羊絨、敘利亞的古皂、巴基斯坦的工藝品、東帝汶的咖啡豆,還有國際品牌的化妝品如今在中國可以同步上市。
2024年4月,上海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開啟試點離岸貿易印花稅優惠政策。對注冊登記在該區域的企業開展離岸轉手買賣業務書立的買賣合同免征印花稅。這一政策是我國針對離岸業務的首次稅收優惠嘗試,有助于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這一舉措進一步簡化了上海自貿區內的國際貿易流程,降低了外資企業的運營成本,為外資企業提供了更加寬松的稅務環境。據統計,2024年二季度、三季度,該優惠政策共惠及325戶企業,減免稅額逾9600萬元,極大增強了離岸貿易企業落滬發展的信心,推動了自貿試驗區國際化進程,提升了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競爭力。
2018年,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應運而生。進博搭橋,全球合作。每至金秋時節,四海賓朋同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之約,共襄合作盛舉,至2024年11月已成功舉辦七屆。有國際專家認為,中國舉辦進博會,是支持經濟全球化繼續發展的一項有力舉措,是“握住了通向明天的鑰匙”。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是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自建設以來,海南在貿易、投資、稅收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致力于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制度和營商環境。
在稅收政策方面,海南推出了多項優惠措施。對注冊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并實質性運營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此外,對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實際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這些稅收優惠政策吸引大量企業和人才落戶海南。
在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海南實施了“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的政策。對部分進口商品免征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降低了企業進口成本。同時,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高通關效率。例如,在洋浦保稅港區等地開展“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管理制度試點,促進了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另外,海南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在建設自由貿易港的進程中,不斷出臺優惠政策,推動特色產業發展,打造開放新高地。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就是典型代表。根據政策,在2025年全島實現獨立海關運作前,海南將對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內符合條件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免征進口關稅和增值稅。這一政策有助于降低患者醫療負擔,釋放健康領域消費潛力,推動先行區向世界級醫療旅游目的地和醫療科技創新平臺轉型。自該政策實施以來,已經吸引了眾多國際知名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入駐,帶來了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了海南在醫療旅游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過去數十年,全世界從經濟全球化中受益匪淺,經濟全球化是所有人邁向更加繁榮未來的動力。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正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把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為各國共享中國發展紅利、為各國企業深耕中國市場打開機遇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