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影片AV级毛片特别刺激,精品欧美一区免费观看α√,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

保護傳承好大運河文化遺產

保護傳承好大運河文化遺產

來源:光明日報    2024-11-27 10:23
來源: 光明日報
2024-11-27 10: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標題:保護傳承好大運河文化遺產

無論是自然河流,還是人造運河,都是一種文化存在和文明載體。比如,黃河和長江,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代表性符號。與黃河、長江自然形成不同,我國的大運河由人工開鑿。在大運河開鑿和使用過程中,人類活動影響了運河沿線的自然環境,塑造了運河沿線的文化,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人化自然”(人根據自身需要改變自然界的過程)。

作為人化自然的典型,大運河一經產生,就具有獨特的文化生命。黃河、長江的文化生命是人與河流交往史的升華,是河流在先,文化后生。大運河的文化生命是人的意志的直接體現,是文化在先,河流后生——人類創造了大運河,并對大運河沿線的風土人情、歷史進程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哲學思維等產生重要影響。

大運河之所以備受關注,不是因為它的長度,而是因為它的文化生命。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大運河被開鑿,首先是為了軍事目的,后來它逐漸成為文化交流、文明交融的推進器,最終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標志。

大運河彰顯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歷代踵事增華,使大運河流淌不絕,至今仍然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發揮著作用,表現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大運河的開鑿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表現了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大運河本身是追求統一的產物,沿線不同文化融為一體,形成中華文化,彰顯了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大運河串聯起沿線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文化和諧相處,表現了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大運河成為南北方物產流通、文化交流的渠道,促進了南北方經濟社會發展,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與和平,表現了中華文明的和平性。

一條大運河,半部中國史。圍繞大運河產生了大量詩詞歌賦、文化遺產等文化文明創造。比如,唐代皮日休在《汴河懷古》中詠唱大運河的繁華景象;張繼在《楓橋夜泊》中以寥寥數筆涂畫運河上秋夜的幽美,詩中那夤夜悠遠的鐘聲至今仍讓人悵惘。大運河沿線還擁有豐富的河道類遺產,碼頭、橋堤等工程設施類遺產,驛站、倉窖、衙署等漕運類遺產,園林、漁業等景觀類遺產,古村落、歷史文化街區、古建筑群等聚落類遺產,會館、票號等商業類遺產。保護大運河文化,要秉持一種整體化的文明思維與歷史意識,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具體而言,應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抓手,系統梳理大運河沿線的文物、非遺等各類文化資源,逐步摸清文化資源“家底”,推動大運河沿線各類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實現全覆蓋。

傳承是基礎,發展是方向,創造是目標。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不管是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還是建設大運河文化帶,都要深入挖掘大運河的文化內涵,梳理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脈,彰顯大運河的當代價值,讓古老的大運河繼承傳統、活在當下、走向未來,進一步煥發蓬勃生機。比如,通過文化遺產活化利用,喚醒運河文化記憶;通過推動文旅融合,讓運河文化重回民眾日常生活。

大運河,這條流淌了千年的水道,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見證,更是中華文明的瑰寶。2024年是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從歷史縱深處走來的大運河,順著時代奮力向前奔涌,在與現實的交匯中集聚出不斷前行的文化動力。我們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遺產,建設文化,創造文明,努力讓這條承載昔日輝煌的文化之河重新煥發蓬勃生機。

(作者:喬清舉,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副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程爾凡】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