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檔,電影《只此青綠》登陸全國院線,吸引了不少觀眾走進影院,沉浸在影片的詩情畫意之中。
電影取材于“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千里江山圖》,由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原班編導演團隊演繹。
時光回溯至2017年,《千里江山圖》在故宮博物院展出。源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震撼了觀眾,也根植在舞蹈編導周莉亞、韓真心中。
“如果《千里江山圖》有生命,900余年來,她都見證了什么?”周莉亞生出好奇。2020年初,編導確定選題、開始策劃。“《只此青綠》是獻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其創造者、傳承者的作品。”周莉亞和韓真成為這部舞蹈詩劇的總編導。
從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搬來的材料,一摞接一摞。仔細梳理材料,請教專家,探訪宋代繪畫用絹傳承人并邀請其到排練廳指導……兩位編導努力研究著這幅絹本畫。
“畫家的筆是怎么制作的?墨由什么材料制成……制筆人、制墨人、織絹人等成為創作的素材。”韓真說。
畫作見證了工匠精神,也記錄了展卷人的守護。周莉亞說,以當代視角與傳統文化對話,展卷人這一角色的設置水到渠成,舞蹈詩劇的結構由此搭建。
為了演繹好角色,舞者們十分投入。
《千里江山圖》出自王希孟之手。飾演王希孟的舞者張翰說,為了塑造好這個形象,排練結束后時常一個人留在練功房,調暗燈光,揣摩王希孟作畫時的心境。
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藝術顧問馮雙白第一次看完排練,提出希望:“如果能更好塑造青綠一角,把中國女性的美具象化,這部劇就成功了一半。”
為了這份期許,飾演青綠的舞者孟慶旸翻閱典籍,琢磨宋代女子的體態形象和審美特征。“角色帶給我的篤定越來越深。”孟慶旸說。自然的氣質、畫家的氣魄、文化的氣度,在舞臺上熠熠生輝。
展卷人飾演者謝素豪在排練之余,時常翻看手機里的照片,琢磨角色原型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研究館員王中旭的手勢、神態。他感嘆:“展卷人等傳承者連接古今,賡續文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2021年8月20日,國家大劇院,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首演贏得滿堂彩。至今,已在全球巡演600余場。
去年8月,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領銜出品的同題電影進入拍攝階段。周莉亞和韓真負責電影的導演工作。
木檐錯落,竹簾垂吊,滄桑古韻藏在實景間,讓第一次走進影棚的周莉亞難掩興奮。“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女子織絹的情景,舞臺上難以實現的效果躍然眼前。”周莉亞說。
實景拍攝也啟發了理念的轉變:電影的分鏡頭打破了舞臺空間邏輯,導演要在視聽豐富與畫面留白之間尋求平衡,為影像做“加法”;觀眾的距離從幾十米外前移,舞者要卸下舞劇中夸張的表現,為表演做“減法”。
此外,與舞臺表演不同,電影需要多次、不連續拍攝,舞者面臨體力和情緒的雙重考驗。張翰說,他曾為了演好一場哭戲哭了一整天,直至“欲哭無淚”。孟慶旸即使沒有拍攝任務,也都準時到片場,觀察其他舞者的表演。
電影上映后,廣受好評,觀眾更加立體地領略到傳世古畫的魅力。
近年來,《孔子》《永和九年》《李白》等舞劇,《長安三萬里》《長安十二時辰》等影視劇廣受歡迎,傳統文化題材文藝作品的創作體現新理念、采用新技術、展現新面貌。一大批創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充分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的同時,結合當下生活的特點,推出一系列優秀的文藝作品,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21日 04 版)
(本報記者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