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的今天,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天安門廣場奠基。
10年前,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關于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將9月30日確定為烈士紀念日。自2014年起,每年的這一天,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會與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前不久,“我為烈士來尋親”公益項目發起人孫嘉懌接到了一位山東烈士家人的尋親求助。通過烈士王永進檔案記錄里的“浙江省泗安村”和部隊番號等信息,孫嘉懌分析推測“泗安村”可能是浙江長興的泗安鎮。她馬上聯系了當地退役軍人服務站,通過志愿者接力,“大約一天時間,我們就準確定位到了這位烈士的埋骨地,而且非常幸運的是,烈士姓名已被鐫刻在紀念碑上。”今天,烈士年逾八旬的弟弟親往祭掃,完成75年后的首次親人團圓。
這是孫嘉懌和志愿者團隊對英烈們最直接的致敬。項目發起7年來,他們共收集整理了全國724座烈士墓地、4萬余條烈士信息,幫助1526位烈士成功找到家人。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考察調研時多次到訪革命紀念地,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緬懷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靈。在江西井岡山,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在吉林四平,總書記說,“我們從八一南昌起義到井岡山斗爭,從艱苦卓絕的長征、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是革命烈士的鮮血鑄就了革命成功”;在河南紅旗渠,總書記強調,“沒有老一輩人拼命地干,沒有他們付出的鮮血乃至生命,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對歷史的銘記、對英雄的緬懷,是激勵我們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先后出臺或修訂實施英雄烈士保護法、境外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關于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意見、烈士安葬辦法、烈士公祭辦法等一系列法律規章,建立健全以法律法規為基礎、部門規章為支撐、政策文件相配套的烈士褒揚制度體系。在培育尊崇英烈的社會風尚、為烈士尋親、加強英烈保護等方面,我們綜合施策,并細化烈屬待遇保障、榮譽激勵、人文關懷、就業創業、教育優待等一系列服務保障和優待政策。
以去年11月23日我們迎回第十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為例,25位志愿軍英靈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由空軍專機護航回到祖國,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息。自2014年以來,我國連續11年以隆重禮儀迎接總計963位志愿軍烈士遺骸,讓他們回到祖國的懷抱。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銘記包括民族英雄在內的英雄烈士的豐功偉績,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英雄主義精神,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天的山河錦繡、國泰民安,是無數先烈以熱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緬懷英烈事跡和精神,要從中汲取前進力量,在平凡崗位上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多貢獻。
監 制:張軍 于鋒
統 籌:伍剛 王薇
策 劃:姜葳 陳金蓮
記 者:張雯雯
設 計:呂子賢
視 頻: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