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國在清潔能源和電動汽車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成為全球市場的領導者。通過大規模投資和競爭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本降低,使清潔能源產品價格大幅下降。中國在這些新興技術領域取得成功的秘訣,在于支持優秀人才和創新思想,制定長期規劃,迅速實施計劃,以及全國團結一致支持新思想、實現戰略目標。中國的成功不僅推動了全球綠色制造革命,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希望和行動的榜樣。
歐盟于7月4日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高達37.6%的關稅。中國政府警告歐盟此舉或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可能引發貿易戰。歐盟稱加征關稅的原因是“不公平”的政府補貼。新關稅政策于7月5日生效,最長持續四個月,預計在此期間中歐雙方將繼續談判。
歐盟實施制裁是承認其失敗和缺乏競爭力的表現。據報道,至少德國汽車制造商不愿承認失敗,并打算和中國企業展開公平競爭。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已敦促歐盟委員會放棄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寶馬集團CEO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歐盟加征關稅將走向“死胡同”。
中國在開發和實施清潔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這不僅增強了民族自豪感,也促進了全球格局的變革。為了向國內外市場提供應對氣候變化的先進產品,中國去年在清潔能源領域投資同比增長1.7萬億元,達到6.3萬億人民幣,增幅高達40%。這一增長額與全球化石燃料投資總量相當。清潔能源產業對中國實現環境目標與經濟目標至關重要。2023年,清潔能源產業為中國經濟貢獻了11.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30%,占所有行業GDP同比增長的40%左右。
在清潔能源領域的重大投資提振了中國經濟,重塑了國際市場,為清潔能源投資樹立了新標桿,也影響了全球經濟格局。此外,小米和華為等中國科技巨頭也進軍電動汽車市場,增強了汽車行業的競爭性與創新性。
國內制造商之間的激烈競爭是推動最新清潔能源設備和技術價格親民的關鍵因素。這種競爭使得價格大幅降低,從而使清潔能源產品更加經濟實惠。例如,僅在過去一年內,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就下降了42%,遠超17%左右的歷史年均降幅。因此,中國最新產品的價格幾乎比美國同類產品低三分之二。去年,電池價格也創紀錄地下降了50%。
正是由于這種競爭,中國拿下了全球電動汽車產量的60%以上,太陽能電池板產量更是占全球總量的80%以上。去年,歐洲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有97%是中國制造的。中國環保產品制造商大幅降價,讓全球更多消費者買得起這些產品,有利于減少碳足跡,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的輝煌歷史值得大書特書。有人將中國在這一領域取得的成就歸功于中國科協主席、被稱為“中國電動汽車之父”的萬鋼。萬鋼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涉足機械工程行業,后于2007年至2018年任科技部部長。2000年,萬鋼向國務院提出了開發潔凈能源轎車,實現中國汽車工業跨越式發展的建議,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隨之迅速發展,現已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成千上萬的管理人員、科學家和工程師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
中國在這些突破性技術領域取得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支持優秀人才和創新思想,制定長期預測和規劃,迅速實施計劃,以及全國團結一致支持新思想、實現戰略目標。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是中國“綠色制造”革命的突出成就之一。
2009年至2017年間,中國政府投資超過600億美元以促進電動汽車生產。2011年,全國僅售出約1000輛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而到2023年,這一數字已達到了949萬輛。
那些聲稱電動汽車“產能過剩”的人不明白,這一概念并不適用于電動汽車行業。傳統制造業是根據預計的市場需求來進行生產,而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只有在接到訂單后才會開始生產。在這種模式下,目前中國汽車工廠的產能利用率約為70%,直接反駁了“產能過剩”的說法。現代制造企業,尤其是清潔能源領域的企業,無法承擔庫存積壓的代價。
中國在尖端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不僅得益于其長期的戰略規劃、雄心勃勃的行動計劃以及高技能人才的選拔,也是公眾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政府鼓勵研發的政策驅動下,這一成功模式使科學家和工程師能夠不斷發現、發明新技術,并將其融入生產過程。中國的非凡成就為其他國家點亮了希望的燈塔,也向全球社會吹響了行動的號角。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Secrets behind global success of Chinese EVs"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劉夏
編輯:張釗
實習生朱士琦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