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席勒研究所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新聞發布會。美國前海軍陸戰隊情報官員斯科特·里特在回答有關南海問題的提問時表示,美國把菲律賓當“工具”,而不是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會陷你于災難之中。
此言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美菲關系的實質:菲律賓只是美國遏華地緣政治工具。
實際上,“菲律賓工具論”一直是美國的通常看法,并且始終與中國密不可分。歷史學家斯圖爾特·克賴頓·米勒表示,19世紀末,在美國圍繞是否兼并菲律賓問題爭論中,要擴大美國勢力的人和堅守美國本土的人都深知該島國作為赴華船只的裝煤站的“墊腳石”式重要性。因而,菲律賓對美國的價值始終在于它相對于其龐大鄰國的戰略位置,以及它作為美國駐太平洋艦隊的軍事據點的可行性。
為了維護所謂的“自由國際秩序”,2017年美國提出“印太戰略”圍堵中國,第一島鏈的東南亞國家就成了“印太戰略”的核心。東盟及其大多數成員國對美國拉攏其加入遏華陣營的圖謀保持警惕,明確表示不愿選邊站隊。而菲律賓某些政客為了一己私利,主動配合美國戰略,菲律賓自然就成了主要抓手。
隨著中美競爭加劇,尤其是美國將中國正式確認為“唯一一個既有意圖重塑國際秩序,又越來越有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做到這一點的競爭對手”,美國要“全政府”發力,聯合盟友,將競爭、合作、對抗相結合,實行“一體化威懾”,利用“決定性十年”競贏中國,美國一邊推動“北約亞太化”,一邊加緊打造“亞太版北約”,打造鞏固所謂“華盛頓-東京-馬尼拉軸心”,菲律賓在美國遏華戰略中越來越吃重。
于是我們看到,從炮制“南海仲裁案”鬧劇到去年美菲展開聯合巡航后,菲律賓明顯加大了在南海的沖闖力度。從在仁愛礁、黃巖島、鐵線礁、仙賓礁等地制造事端,配合域外勢力在南海搞“聯合巡航”“聯合軍演”,到一再威脅要發起所謂“二次仲裁”;從搞“運補沖闖”“民船闖灘”,到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根本站不住腳的劃界申請等等伎倆五花八門,反復橫跳、碰瓷賣慘,甚至還妄言臺灣問題。明面上是菲律賓的算計,暗地里是美國的謀劃。它們一唱一和,圖謀干擾破壞中國的周邊環境,意圖把區域內外的力量聯動起來圍堵中國,最終服務于美國霸權。
而美國政府承諾給菲律賓的10億美元投資,卻是畫大餅,需要經由印太經濟框架提供,菲律賓人民的集體利益也在不斷受損。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與東盟國家整體貿易額上升了4.8%,但菲律賓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卻同比下滑了10.3%。
亞洲是全球最具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地區,亞洲的繁榮得益于地區長期以來維持了和平穩定的局面。在美國的慫恿和鼓動下,菲律賓不斷在南海鬧騰,“背刺”地區和平與穩定,傷害的是亞洲國家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我們希望美國能正視中美關系,早日走出“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陷阱,用行動兌現承諾,真正落實“舊金山愿景”。同時奉勸菲方,挾美以自重,不會有出路。維護本國安全發展、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唯一正確的選擇是堅守睦鄰友好、回歸對話協商、堅持戰略自主。
淪為“工具”的菲律賓,該醒醒了!
(作者:田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