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8月2日電 科技創新水平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發展后勁,創新則離不開基礎研究。日本經濟新聞網2日刊發文章稱,近年來,中國研究人員從事開辟新領域的探索型研究,不斷開創新的領域。而日本固守現有的研究領域,缺乏新開拓的姿態。
近期,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發布了《科學版圖(2020年版)》調查報告。報告在臨床醫學及物理學等主要領域,調查了被其他論文引用次數排在前1%的重要論文的引用關系。
該項研究的關注領域數量為919個。其中,引用次數排在前1%的重要論文來自中國的領域有605個(66%)。中國占比增長顯著,尤其在納米科學及人工智能等高新領域擁有很強的影響力。日本在2008年調查時占41%,達到頂峰,此次降至31%。英國和德國占5成左右。
調查研究中心負責人伊神正貫指出:“中國的研究基礎雄厚且研究活躍,甚至可以在本國開創一個研究領域?!?/p>
調查將研究領域細分為4種類型:大規模、傳統主題的“大陸型”;小規模、變化激烈、開拓新領域的“小島型”;中間的“半島型”和“島型”。
調查發現,中國的“小島型”研究領域占比由2004年調查時的27%擴大到了32%,“大陸型”研究領域由33%降到了23%。
文章稱,中國歷來重視應用研究,但從2015年左右開始提出了充實年輕研究人員基礎研究的方針。今后,中國還將提出提高投資比例的目標。不僅是既有的研究領域,還致力于基礎性研究。
事實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基礎研究經費五年增長1倍。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保持增長,原始創新取得新突破。
初步測算,2022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支出為1951億元,比上年增長7.4%;占研發經費比重為6.32%,連續4年保持6%以上的水平,為我國原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那些事兒|第943期】
欄目監制:吳艷鵬
欄目策劃:劉世東
欄目主筆: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