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9月,甘肅省文物考古隊在甘肅省敦煌玉門關(guān)馬圈灣出土了一枚有溫暖有感情的漢簡,記載了初冬時節(jié),敦煌壽陵里年輕女子趙負,冒著嚴寒赴百里給邊塞戍守丈夫送衣用的溫馨故事:
【原簡】
元康元年十月壬寅朔甲辰 關(guān)嗇夫廣德佐熹敢言之 敦煌壽陵里趙負趣自言 夫?為千秋燧長 往遺衣用 以令出關(guān) 敢言之
公元前65年11月5日,敦煌縣壽陵里女子趙負,丈夫?在玉門關(guān)千秋隧任隧長。天氣漸冷,再過幾天,11月9日就是立冬了,趙負心里很是著急,給鄉(xiāng)里提出申請,想要出關(guān)給丈夫送些衣用御寒。鄉(xiāng)上報縣府,縣府審核后出具了出入玉門關(guān)符(證明)以備關(guān)口核驗。玉門關(guān)接到趙負出入關(guān)符后,又依令給上級部門-玉門候官上報趙負出入關(guān)申請。
漢代出入關(guān)管理嚴格縝密,從申請、審核、出行、核驗、返回,有嚴格的流程。玉門關(guān)塞上冬季漫長,天寒地凍,朔風凜冽,戍守邊防將士生活條件嚴酷,“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是他們的真實寫照。環(huán)境艱苦,孤獨寂寞,是邊塞戍守將士的生活常態(tài)。
一枚49個字的漢簡,可以讀出四層意思:
一是敦煌女子趙負和?夫婦淳厚樸實的夫妻深情,濃濃的情,沉甸甸的愛,凝聚著對丈夫無悔堅守,也濃縮著他們對親情、對愛情的無比珍視。天寒地凍,朔風凜冽,擋不住夫妻深情,跋涉百里,奔赴邊關(guān),來看日夜思念的丈夫,給塞上帶來溫馨,帶來濃濃的生活氣息,至今讀來仍然令人怦然心動;二是戍守官兵濃濃的家國情懷,隆冬將至,燧長?雖然缺御寒衣用,仍在堅守崗位;三是戰(zhàn)友家屬來訪,關(guān)嗇夫廣德、關(guān)佐熹嚴格履行職責,認真檢查核驗,登記報告;四是玉門關(guān)有敦煌本地人戍守,在離家百里處服兵役。
根據(jù)錢穆先生《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研究,漢代兵役主要有三種:皇城作衛(wèi)兵,邊郡作戍卒,在原地服兵役。玉門關(guān)地處漢朝西北邊郡,當時敦煌人就近服役是最好的選擇。
1907年3月,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第二次中亞考古探險時,在小方盤城和沿線烽燧掘得簡牘708枚。之后100年中,共10余批次,在漢長城玉門關(guān)及沿線烽燧共采集漢簡3000余枚。經(jīng)初步遴選統(tǒng)計,有39枚漢簡記載了玉門關(guān)的敦煌人,主要有服兵役、私從者和僦人三種:
1、富昌卒 敦煌擅朔里 張城
2、玉門卻敵候史 敦煌如昌里 公乘魏護
3、玉門關(guān)嗇夫 效谷玉光里公乘張敞年 卅七移
4、居攝三年四月壬辰 大煎都步昌候史尹欽 隧長張博 受僦人敦煌利成里張賢 字少平
5、相私從者 敦煌始昌里陰鳳 年十五 羊皮裘 二領(lǐng) 羊皮绔二雙 革履 二雙
經(jīng)初步分類遴選統(tǒng)計,在玉門關(guān)戍守服役的敦煌人有候長2人,候史4人,士吏1人,倉佐1人,關(guān)嗇夫1人,隧長5人,戍卒12人,為戍守丈夫送寒衣用品的敦煌女子一人,僦人8人,私從者3人。
敦煌人除服役,玉門關(guān)還有“僦人”和“從者”“私從者”“褒人”。僦人是當時政府雇傭的人,主要從事邊境糧秣物資運輸,可以得到政府的傭金,相當于現(xiàn)在政府購買服務和勞務輸轉(zhuǎn)。張俊民先生在《簡牘學論稿》中對河西漢塞“僦人”“從者”“私從者”“褒人”有詳細的描述:“僦人,河西地區(qū)直接從事運輸?shù)娜藛T,多是本地人。因為他們生活在漢塞附近,漢塞文書中有關(guān)此類的記錄也就相當多。由于受雇于他人或政府,所以他們被稱為“僦人”。“從者”與“私從者”應是官員、使者、或者是富有者的侍從、隨行人員,而不是戍卒”。玉門關(guān)漢簡中記載的敦煌人最高職務是候長、候史,所以玉門關(guān)的“從者”“私從者”只能是當?shù)馗蝗说氖虖摹㈦S行人員。
敦煌馬圈灣出土的漢簡有:
粟輸渭倉 以就品賤 無欲為者
這枚漢簡有“僦品”一詞,說明付費的,“僦品賤”中的品是標準,如烽火品約,說明當時敦煌“僦人”得到的費用標準是很低的。
簡牘里,隱藏著講不完的戍邊故事、道不盡的家國情懷。2000年前的敦煌人,是默默無聞邊塞戍卒的一部分,正是他們勤勞質(zhì)樸、任勞任怨、甘做界碑、戍守邊關(guān),維護絲路暢通,才有今天遼闊的疆域,強大的祖國。不到邊塞,不知道什么是真苦和寂寞,不到北國,不知道什么是真寒冷,不到邊陲,掂量不出“家國”二字的分量。從古到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今天再讀玉門關(guān)漢簡,蘊含著滿滿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
(供圖:敦煌市政協(xié))
(中國日報甘肅記者站 馬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