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培黎職業學院現代農業技術學院的30多名學生正奔波在玉米制種的大田里,查看玉米長勢,記錄觀察數據。
上個世紀40年代,山丹四壩灘上,山丹培黎學校農業組的學子在種地中學習,還實施了灌溉引水澆地。
70多載一脈傳承,培黎學子始終牢記路易·艾黎老校長的囑托,將“手腦并用 創造分析”的校訓謹記心中,躬身實踐。讓先生的教育思想成為閃耀在河西走廊的路易·艾黎之光。
6月28日,“您好!路易·艾黎”網絡媒體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位于張掖山丹的培黎職業學院,采訪了解“手腦并用 創造分析”校訓在該校的生動實踐。
“教育的作用,在于喚醒青少年的創造性,培養他們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培養學生在這兒學到更多的新知識,開闊眼界、大膽思考、勇于創新;讓他們敢于創造,善于創造,富有創造精神,即使把有些設備弄壞了,也在所不惜。因為我們不能把學校僅僅辦成是傳授知識,默守老套成規的場所,這也就是我們為什么要把‘創造分析’四個大字作為校訓的原因。”山丹培黎學校路易·艾黎故居正中央懸掛著路易·艾黎老先生對校訓的解釋,也是培黎職業學院遵循的辦學遵旨。
培黎職業學院的前身是1945年西遷到山丹并更名為中國工業合作協會山丹培黎工藝學校。
1953年,山丹培黎工藝學校搬遷蘭州,改名蘭州培黎石油技工學校,現在是蘭州城市學院培黎校區。
1987年4月21日,在紀念路易·艾黎來華60周年之際,新山丹培黎學校正式開學,后來學校更名為山丹培黎學校,是全國重點中專。
2020年5月11日,根植于山丹培黎學校的培黎職業學院通過教育部備案,成為一所普通高職院校,依然延用了“手腦并用 創造分析”的校訓。
“我們的機電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各占一半,有的需要動手操作的課程實訓室就是教室,學生們一邊操作,老師一邊講課。”培黎職業學院智能制造學院教師楊海玉表示,培黎職業學院一直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路易·艾黎老校長的校訓非常適合職業院校培養優秀的技能人才。
王怡雄是培黎職業學院智能制造學院的大二學生,他的機電課程都在實訓室力反復操作。大一的時候,他就以“華天”班學子的身份在天水華天電子實地實訓,在老師的帶領下熟悉自動化制造流程。
王怡雄說,作為一名培黎學子,從走進大學校園的第一天起,他們就認真學習了路易·艾黎“手腦并用 創造分析”的校訓。注重實踐一直是培黎人的傳統,路易·艾黎老校長根據實際情況辦學的方針就是要求學生動腦子、多實踐,還要有創意。他們的學習也是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所以開始他就愿意接受更多的實踐鍛煉。
時光回溯到70多年前,路易·艾黎的到來給貧困落后的山丹帶來了一束光,打開了一扇窗。
在一窮二白的山丹辦學,路易·艾黎更愿意就地取材,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開展工作。
他們用當地戈壁灘上的芨芨草作原料,辦了一個造紙廠。之后又成立了皮革組、玻璃組、陶瓷組、煤窯組、機械組、電器組、化工組、地質測量組,在條件最艱苦的年代將學校辦的風生水起。
如今,在艾黎故居還保留著一條由培黎校友捐贈的毛毯,這條毛毯做工精細,條紋流暢,就是當年培黎學子在工廠實訓期間用機械編織的。
“這個實驗室是我們和企業合辦,同學們在校期間可以進實驗室實訓,學習馬鈴薯育種技術。”培黎職業學院現代農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楊霞介學院馬鈴薯育種實驗室時說道。
楊霞表示,學院自建實驗室搞教學實驗,實驗室價值不能完全發揮,與企業聯建雙方可以各取所需,學生還可以提前進入工作狀態,這也是路易·艾黎老校長創造性開展工作的思路。
楊霞說,他們的學生普遍能吃苦,作為老師,他們更愿意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授課,在教學中貫徹路易·艾黎老先生的教育理念,為社會培養更多實用人才。
路易·艾黎在他的《自傳》中提到:在山丹,我們請人在一塊古石的背面鐫刻了“創造、分析”作為校訓。因為我們學校一直想做的工作就是教育青少年不僅要獲得書本知識,而且要具有生產的實踐經驗,使他們能自己分析和創造。
新時代,培黎職業學院在河西走廊繼承了光榮傳統,讓路易·艾黎的教育智慧閃耀光芒,成為人們解決復雜問題的答案之一。未來,培黎職業學院將繼續秉承“手腦并用 創造分析”的校訓,為國家培養更多實用技術人才。
責任編輯:洪煜然作者:
(宋芳科 程健 任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