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4月19日電 美國《洛杉磯時報》4月18日刊發美國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總裁安德魯?巴切維奇的評論文章稱,中美兩國不僅在經濟上相互依賴,而且共享同一個地球,美國如果將中美競爭關系塑造成一場“新冷戰”,或許對政府及其盟友有利,但絲毫不會讓美國人民受益。
文章稱,美國政府近來發出的言論,再加上美國鷹派媒體的評論,似乎把美中發生第二次冷戰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可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
作者認為,“冷戰”一詞沒有恰當地描述美國現在正在參與的這場競賽,甚至這個詞的復興本身可能就是一個潛在的致命失誤。
1947年開始的第一次冷戰實質上是一場以地緣政治競爭為中心的意識形態之爭,由美國領導的所謂的“自由世界”對抗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集團。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冷戰在20世紀80年代末消退,美國為發動冷戰而創造的機器仍在繼續運轉。至高無上的總統權力、五角大樓的大規模預算、不負責任的情報機構、腐敗的軍工聯合體、龐大的海外基地網絡、盟友以及熱衷于海外武裝干預,這些都說明,美國實施冷戰的常規套路仍然存在。隨著1991年蘇聯的解體,“紅色威脅”可能已經消失,但為對抗這種威脅而設計的機構卻一直存在。
美國人應該對這樣的前景深感擔憂。畢竟,到目前為止,美國已經為冷戰思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不但浪費了美國的國力,而且加劇了國內的社會功能失調。例如,911事件后美國軍事行動造成的破壞雖然尚未統計,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被浪費的數萬億美元和成千上萬的生命永遠消失了,美國人民卻沒有得到任何有價值的回報。單這一點就應該讓美國人在接受發動“對華冷戰”之前三思。
文章稱,拜登政府可以將美國“重建得更好”,也可以尋求與中國攤牌。但是,美國能同時做到這兩點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中國不是蘇聯。前蘇聯當時幾乎不生產任何美國消費者有興趣購買的商品。今天,美國消費者想買的幾乎所有東西都是中國制造。
在華盛頓,譴責北京的口號可能會贏得一些掌聲。然而,現實是,中美兩國互相依賴不僅局限于經濟層面。而且,只要我們共享同一個星球,這種情況將毫無疑問地繼續存在。氣候變化問題必將使人們認識到這一點,除了相互共存,沒有其他可接受的選擇。
文章說,開啟新的冷戰將為中美共存制造障礙,不可避免地將中美關系置于軍事競爭和對抗之上,過程可能將持續幾十年。只有那些對第一次冷戰所造成的危險和實際破壞一無所知的人才會歡迎這種前景。
未來,管控美中關系無疑將是一個微妙的命題,在最需要新思維的時候,重提冷戰會扼殺人們的想象力。把中美關系塑造成一場新冷戰的核心,可能對美國政府及其盟友有利。但絲毫不會讓美國人民受益。
作者最后強調,我們已經進入了全球歷史和美國歷史上的一個新時代。退回到過去并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編輯:齊磊 黨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