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9月21日電 外媒認為,中國“出口機器”重煥生機,開始進入疫后加速復蘇階段,醫療和個人防護設備出口激增,科技產品出口增速也很強勁。
英國《金融時報》9月21日報道稱,去年,中國的出口承受了不少外部壓力,與美國的貿易摩擦擠壓了需求,與周邊制造業國家的競爭也在升溫。但是,到了今年年中,中國在全球出口中的主導地位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年。
文章稱,新冠疫情還在全球蔓延,這增加了各國對中國制造產品的需求,比如電子產品和醫療設備。西方的經濟刺激計劃也提振了對筆記本電腦等進口商品的消費需求。
牛津經濟研究院和分析公司Haver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盡管總體出口量有所下降,但中國在全球出口中所占的份額(與其他大型出口國相比)在4月份躍升至逾18%,7月份略有回落至15.9%。
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區經濟研究主管高路易(Louis Kuijs)指出,外部競爭對中國市場份額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是暫時的。“現在就否定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還為時過早。”
文章稱,中國出口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疫情導致全球消費模式轉變,也為中國制造業活動鋪平了道路。
今年4月,當其他國家因疫情蔓延而陷入混亂時,中國的封鎖措施已經放松。
文章指出,今年前7個月,中國醫療設備出口出現大幅增長。8月份,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342億美元,為2018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高路易表示,中國的出口能夠迅速復蘇還要歸功于“富有創業精神和靈活的”企業。
文章還注意到西方的經濟刺激計劃與中國更為溫和的刺激措施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的刺激措施側重于供應。
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布拉德·塞澤爾強調:“中國的刺激力度沒有歐美強,而是更多地依賴出口來推動自身復蘇。”
另據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9月19日報道,美國進口的醫療防護用品,包括N-95口罩、一次性和非一次性口罩、醫用隔簾和醫用毛巾,進口自中國的此類產品占比從疫情暴發前的70.17%增長到目前的85.43%。現在,在新冠肺炎防控所需的個人防護裝備領域,中國的主導地位比以往更穩固。
文章稱,盡管美國在疫情暴發后已經積極提升醫療防護產品的產能,但在這些救命的醫療設備方面,現如今美國對中國的依賴超過了過去十年的任何時候,甚至可以說,這種依賴程度前所未有。
(編輯:齊磊 劉世東)